来源:http://www.zgycsc.com
黄芩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,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之功效,常以其2-3年的干燥根入药,是小柴胡汤、流感方剂中的常见药材。以条粗、质坚实、断面色黄、内心充实者为佳,临床用量大,尤其是中成药投料。黄芩含量随年限而增加,种子种植2-3年的黄芩苷含量可达14%,多用于提取,有效成分容易氧化分解。生长周期一般为2-3年,生产成本低、产区多、规格多、盘子大,主要产区有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区,其中甘肃产区的黄芩含量较低,价格相对偏低,而山西和陕西产区的黄芩产量占全国的70%左右,大部分以鲜货交易为主,主导黄芩行情的走向。分布面广,产量大,用量多,是全国大宗中药材之一;味苦,性寒,归肺、脾、胆、大小肠经。有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的功能。其野生与家种均有,目前市场大多以家种流通为主;春秋两季均可采挖,以春季采挖较好;野生黄芩产于四川、内蒙等地区。
据了解,饮片厂、加工户、药厂用量占55%、用于提取原料占45%。利用黄芩或黄花黄芩提取黄芩素、黄芩甙、黄芩苷作为制药原料,用量也很大,这是一条新的开发途径。还有制成的黄芩酊剂,可治植物神经的动脉硬化性的高血压以及神经性的机能障碍;也可消除高血压引起的头痛、失眠、胸闷等症。目前黄芩的应用,越来越被国内外所重视,大有开发利用前途。该品需求强劲,黄芩为清热燥湿药中的上品,临床应用较大,另外在中药提取、饮片等行业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。关黄芩野生资源濒临枯竭,目前黄芩主要是人工种植,资源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。山西黄芩主要以销售鲜货为主。
黄芩仍是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的要药。山西、陕西家种黄芩在低迷行情的影响下种植面积调减,而且甘肃黄芩基本上药厂饮片厂不敢使用,走向绝境。科技在不断开发其新的用途与功效,其开发的新成果不断受到国内外的青眯;山西黄芩主产新绛县、万荣、绛县、闻喜、平陆和垣曲;临汾市襄汾县也有小面积种植。在临床上,黄芩多用于抗菌类药物,效果远比黄连好,且不产生抗药性;在用途上,黄芩主要用于中药深加工饮片、冲剂,提取药精、药素等方面。目前黄芩的年用量在1.5-2万吨左右,其中晋陕两省的产量占全国的70%左右,决定着黄芩的行情走向。其主要分布于菏泽市甄城县、日照市莒县、泰安市新泰市、临沂市平邑县、烟台市牟平区、潍坊市昌乐县;甘肃产区的黄芩生长周期为一年,含量较低,价格比其他产区低,而且主要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,药厂基本不使用,因此其用量也较低。
转载来源: http://www1.zgycsc.com/readinfo-htm-ifid-2013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