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http://www.zgycsc.com
艾叶用途广,需求量增加较快,主要是艾叶的民用和艾灸的发展,加上衍生品的不断拓展,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。民众对艾叶及艾制品的需求逐年增加,消耗艾叶制成品的70%左右,艾叶产业发展迅速;在药用方面:艾叶性味苦、辛、温,入脾、肝、肾,有温经、去湿、散寒、止血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安胎、抗过敏等作用。中医认为艾灸能够“透诸经而治百病”,有温经止血、通经活络、祛寒除湿、保健防病等功效。艾叶在中成药使用投料方面非常有限,主要用作妇科虚寒和止血外用中成药的生产原料;而在饮片方面的使用量也差不多在4000吨左右。
工业方面艾绒被应用到各个领域。种植规模会进入调整期,避免生产过热现象,还是很有必要的,但其相对种粮来讲利润还是不错,产业规模还需长期调整才行。艾绒是艾叶经过反复晒杵、捶打、粉碎,筛除杂质、粉尘,再提取而得后,用于制作艾条的原材料。艾绒其实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,质地以陈年者为佳。根据艾绒的不同功效,既能制作成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用品,如枕头、坐垫、鞋垫、艾绒衣物,又可制作成各种护具来护腿、护腰,还能制作成艾叶精油、艾叶香皂、艾叶沐浴露等日化用品,用途十分广泛。艾叶在中成药使用投料方面非常有限,不足4000吨,主要用作妇科虚寒和止血外用中成药的生产原料;总体艾叶年需求量在4万吨左右。
野生家种并存。过去市场中,供应的货源以采集野生艾叶为主,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加,野生资源逐渐锐减(药农使用过量、过度开荒、野蛮式采收),家种逐步发展起来。现在市场供应的有野生品和家种品,以野生品种为主,每年的3-4月为栽种期,当年5-9月为产新期,其中在端午节前后采收的艾叶有效含量最高,因为此时的挥发油含量达到最高值。家种发展快速。河南南阳产区包括唐河、桐柏、方城、内乡四地,其中唐河种植面积最大;湖北产区主要分布于蕲春、谷城、大悟、枣阳、襄阳等地。因此,市场流通货源以河南、湖北、安徽等地为主。艾叶再生能力强,类似其他草类药材,能收多次。河南产区为例,一年产新四茬,通常第一茬在农历三月初,第二茬在端午节,第三茬在中秋节前后,而最后一茬在中秋后。
转载来源: http://www1.zgycsc.com/readinfo-htm-ifid-200934.html